存证,简单点说就是“把数据存起来,保证安全、不被篡改,等未来做证据用”。
随着区块链技术的不断普及,通过运用分布式存储和防篡改校验等技术,“区块链+存证”已经助推多个产业实现了电子证据的快速存证。覆盖从存证,到公示、查询、提取和第三方检验的全功能过程。链上存证数据时具有的真实性、合法性、透明性、关联性,已经逐渐显露价值。
然而,在运用区块链技术进行数据存证的过程中,如何将存证需求和区块链技术高效结合,确保数据上链过程中格式统一、合理跨越场景的同时,有效串联多业务、多系统,在数据接口、程序调试、服务融合等流程环节中尽量降低对原有业务系统的影响,成为“区块链+存证”的应用关键。
正因如此,许多区块链开发项目方瞄准了如何将数据“统一化、格式化、系统化”上链这一课题,持续构建数据标准化、接口开放、快速查询核验的解决方案。
区块链+存证 尚存“最后一公里”问题
电子证据尽管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,但此前一项研究指出,电子证据被司法机构有效认可,并被明确做出采信判断的是少数,仅占比7.2%。电子证据的真实性如何衡量和判定,一直是行业难题。
电子证据容易被篡改,存储证据的相关设备管理、调用同步性差,相关主体及业务的数据格式、内容缺乏统一化认证,这些都是电子证据难以被大面积采用的关键因素。
区块链技术特点有助于较好地解决上述问题,因此被快速的应用于存证业务中,利用其分布式存储、不可篡改、智能合约、共同维护等技术性质,电子存证真正实现了多中心监督、数据全程透明、业务主体责任精准关联、信任共识。因此,不少产业均构建了针对自身业务的区块链系统,业务主体行为、相关业务电子存证均以区块形式存储于链上,有效发挥其取证价值。
然而,仅仅有相应的区块链系统还远远不够。存证数据上链过程中,原有主体业务系统容易被改变、存证数据上传慢、IT系统对接过程繁琐、应用接口扩展性差、场景应用单一等问题,使得“区块链+存证”在实施过程中缺乏关键性的工具类产品、服务支撑。